欢迎访问金马云物流网站

在线客服

400-828-9559

很高兴为您服务!

在线咨询 微信关注 法律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航运信息 >>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做好水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做好水文章

 

广东是经济大省、外贸大省,也是水运大省。水运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依托,是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是通江达海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纽带,在支撑湾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拓展经济发展腹地、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的理解

 

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在“一国两制”下,粵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中央把粵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利于构建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孵化出既能够走在国际前列、又可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型核心经济发动机。首先,多种经济体的叠加优势。湾区内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两个经济特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多种经济体的体制叠加优势和开放叠加形态,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能量。另外,湾区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可通过组合叠加形成大规模和集聚效应。此外,通过湾区河海相连,运输便利,经济融通,产业梯度转移、对接和发展,培育利益共享产业链,实现湾区城市协调发展。

 

——既有利于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又有利于“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发展。第一,通过大湾区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港澳地区和内地共生共荣。香港过去得益于与内地的转口贸易、产业转移、金融服务和内地投资回报等,未来则需要更大幅度开放,与内地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乘坐内地发展“快班车”,发展香港、澳门的深层优势,如国际市场、法律体系、高端服务、管理运作、金融和保险服务等,而改变的最佳路径首先是与大湾区内的城市实施全方位的、无人为障碍的大融合,通过大融合创出港澳和内地全新的共生共荣模式。第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最佳的途径就是通过有效的机制(如欧盟申根签证)和通过社会经济的办法达到国家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第三,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要实现真正的融合,不仅需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更需要深层次的开放,改革成功了,可以为全国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作出示范。

 

——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开放也需要做好外资的对接工作,一方面国家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对接“两个市场”;另一方面需要打造更好更优更大的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2 湾区经济发展中水运弥足重要

 

湾区经济开放性特点彰显了水运的功能。水运是发展对外贸易和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对接世界、加强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先行官。据统计,广东省90%以上的外贸货物、95%以上的煤炭、99%以上的原油和铁矿石是通过水运来完成的,水运起到了重要载体和纽带作用。湾区“拥海抱湾”的独特地理条件注定湾区建设离不开水运作为重要支撑。湾区经济依托湾区建设港口群,这是湾区经济区别于一般沿海经济的重要前提。

 

在湾区“合群连河”的区域经济特征中,水运起到了枢纽作用。所谓“合群”,就是湾区与周边城市连成一体而成为共生经济体,湾区拥有一片共享的海域水体,内有多个不同功能的城市,从而形成相当规模的城市群。所谓“连河”,就是湾区各城市通过海湾水域联通内河。珠江是大湾区水运货物进出的主通道。

 

港口经济、航运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重视海洋运输业。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必然是海运强国。

 

此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运是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少、不占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运,有利于加快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3 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水运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在推进湾区建设、助力湾区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做好“水”文章。

 

水运是决定大城市格局的重要因素。城市发展格局上,靠近江河有利于交易和贸易往来,“海洋文明”造就了因海而兴的“海洋帝国”。当今世界的35个国际化大都市,有31个是因港而兴的城市,其中世界十大经济中心都是以靠海、靠江而兴盛起来的。

 

湾区地理环境的最大特点是与水相连,临江临海产业布局。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湾区与其他海洋地理空间一样,是人类海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较为集中;在沿海湾区,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实现湾区互联互通首先要考虑水路联网互通,制定水运发展规划要适应湾区发展规划的要求。

 

水运因其自身具备的能耗低、运输能力大、相对污染少等优势,注定被冠以低碳、环保、节能、经济的标签,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选。目前,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达成共识,向低碳经济转型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水运恰恰是低碳、低成本运输的载体。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进程中,切实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水运,有利于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4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港澳同内地分属不同司法体系。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一个自然条件优良的深水海港作为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以大型产业集群基础,全面开展供应链综合服务。

 

珠海万山群岛地处珠江入海口,东邻香港,西接澳门,是目前广州、深圳、珠海、香港进港船舶的必经之地,具备合作区设立的区位条件与腹地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选取万山群岛中的主要岛屿为建设区域,赋予自由贸易港政策,以对标国际上成熟湾区建设,打造成大型产业集聚、国际重要中转枢纽,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重要合作物理支撑,疏散缓解粵港澳湾区城市群的环境压力。

 

与此同时,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具有积极意义。一是融合粵港澳大湾区三地不同的体制机制,探索粵港澳合作的新渠道,为大湾区建设提供重要平台;二是为我国自由港建设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三是弥补广东港口超大型船舶靠泊能力短板,优化珠三角产业结构与业态,实现珠江东西两岸港口及相关产业外移,托宽珠江口城市群发展空间,疏散缓解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的环境压力,使河口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港;四是有利于实现广东港口资源整合,实现港口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

 

  5 探索湾区港口合作、建设、运营新模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积极探索湾区港口合作、建设、运营新模式,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鼓励区域港口结成战略联盟。所谓区域港口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优势互补的沿海港口之间,遵循自愿互惠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所形成的合作协议或组成的网络式协作关系,使港口具有更高的运作效率和更先进的服务水平。

 

联盟形式包括干支线联盟和枢纽港联盟。其中,在干支线联盟港口群中既有干线港,也有支线港。其中,干线港处于主导地位,支线港处于从属地位,它们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离开支线港的喂给和补充,干线港就失去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支线港也需要利用干线港的影响力及市场地位来赢得市场份额。枢纽港联盟中,每个枢纽港周围有众多支线港,围绕每一个枢纽港形成一个港口群,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港口群之间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

 

通过区域港口战略联盟,实现“1+1>2”的效应。区域港口战略联盟有多种合作模式,如:按管理主体分,有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按互相渗透程度分,有紧密型、松散型和意合型;按管理主体与相互合作程度分,有港口一体化型、港口协会型和企业“相互渗透”型。

 

要支持湾区各内河港口(港航企业)对接湾区内三大世界级枢纽港口。港航与港航部门、企业与企业,对接沟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目标协同。内河班轮公司加强与香港港航业紧密合作。建设一个覆盖珠江水系网络化信息操作平台,通过对南沙港、深圳港及香港港码头信息操作平台的延伸,实现珠江水系航运、港口及货代信息与上述三大港口信息平台的对接。条件允许,可将南沙、深圳港口口岸监管体系前移,打造大湾区各港口与上述港口的货物通关网络监管体系。

 

重视内陆港(无水港)的建设,延伸大湾区港口群腹地。无水港是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其选址于港口内陆腹地运输网络中货物的集散枢纽,是国际物流体系中多式联运的衔接点,是内陆地区国际供应链服务空间集。

 

重视高科技在湾区港口中的开发和应用,将智慧港口建设作为港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数字港口建设,加强港口大数据分析处理,整合港口信息化资源,推进湾区内主要港口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推进各方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和航运公共数据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打造“互联网+”航运生态圈。

 

  6 大力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大力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

 

建设全球邮轮母港。满足湾区高端消费需求,重视湾区邮轮母港建设,完善湾区邮轮航线网络体系,发展远洋、近海的邮轮航线,为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旅游都市群创造条件。(满足慢生活需要,邮轮市场广阔。中国邮轮市场接近亚洲邮轮市场的50%,居全球第八位,在过去的五年里保持45%的增长速度。邮轮产品包括酒店、船舶、运输、娱乐等复合产品,属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各方面要求特别高,也属高风险行业。)

 

推动湾区游艇自由行有效实施。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共同开发高端旅游项目。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支持澳门与邻近城市探索发展国际游艇旅游,合作开发跨境旅游产品,发展面向国际的邮轮市场。支持珠三角城市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体功能的无居民海岛整岛开发方式。

 

合力做大船舶登记。利用联合国改革方便旗制度的契机,香港与内地合力做大船舶登记。探索两步走策略召回内地船只。第一步,保留香港登记的内地船只,对海外船只全部召回。第二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全部船只召回。通过两步走战略,支持香港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中国在世界海事方面的话语权,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共建湾区航运交易所。近年来,虽然全球货运险率与全球船舶险费率都处于下降趋势,但亚太地区航运保险的市场规模却呈现快速上升,份额已超过全球1/4, 全球航运服务业中心逐渐东移。通过共建湾区航运交易,共建设湾区银行、基金,海事仲裁院,离岸金融与贸易合作机构等形式,提升粵港澳大湾区航运高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加大航运高端人才培养。一是加强船员队伍建设。二是培养和引进高端航运人才。三是办好广州交通大学。

 

  7 高度重视珠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和使用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高度重视珠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和使用,把珠江打造成为湾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完善珠江水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大珠江水运发展投入,加强水运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发展多式联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扩能升级,提高珠江水运能力.加快珠江高等级航道建设,研究解决桥梁净空适航问题,打通贵州、云南出海通道,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推进生态航道建设,注重把生态环保理念和要求贯穿于航道规划、建设、管理、养护的全过程,注重航道建设与周围景观、建筑物的协调,确保通航河流新建跨、临、拦、过河建筑物满足内河水运发展要求;加强岸线资源和港口陆域保护,提高岸线规划标准和利用水平,防止重复建设;开展对碍航闸坝、桥梁改造的综合研究;实施船型标准化推进工程,有序淘汰老旧船舶。

 

重视湾区水运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助推湾区港航国际竞争力提高。健全珠江水运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监管和航道保障服务能力,加强港口岸线管理,引导港航企业集约化发展,提升珠江水运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交通运输、海事、航道、港口等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强化各级各地水运主管部门联动,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数字珠江,建设珠江航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珠江物流商贸、信息服务有机整合。当前,广东水运业应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难得的发展契机,以创新的意识推动深化改革,在改革中树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作视角,在打破城市间隔阂、形成城市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水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促进区域内资源流动和产业集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全面建设发展。(本文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海事局原局长)

 

参考资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赵娜《港口战略协同》、谢燮《变革水运》

  • 微信平台二维码

  • 金马云物流App下载二维码

  • 下载金马云物流APP

服务热线:
  • 物流部:0523-89161268
  • 船舶部:0523-84900380
  • 安全部:0523-84986522
  • 保险代理部:0523-81163323
  • SMS办公室:0523-84985980
  • 3G值班电话:1516105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