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工市场持续低迷,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全球两大海工巨头——新加坡胜科海事和吉宝集团旗下吉宝岸外与海事进入了“求生”模式,纷纷裁员关闭船厂节省开支,与此同时,两家企业合并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业绩大幅下滑裁员关厂节省开支
吉宝集团和胜科海事近日公布2016财年报告,吉宝集团全年净利润下滑至7.84亿新元(约合5.61亿美元),而2015财年净利润为15亿新元。同时,胜科海事净利润也从2015年的2.9亿新元减少至7900万新元。
胜科海事和吉宝集团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钻井平台和浮式装置业务。然而,这一业务收入在去年显著下滑。胜科海事去年钻井平台和浮式装置业务收入为18.8亿新元、占总营业额的53%,而2015年收入为33.1亿新元、占比67%。
收入同样下滑的还有传统的修船业务部门。胜科海事首席执行官Wong Weng Sun指出,船东正在尽可能延长入坞维修的间隔时间,从而节省开支。不过,积极的方面是,修船工作能够带来最高的利润,因为船厂不需要购买设备和散装材料。
对于中短期市场前景预期,吉宝集团和胜科海事都持消极态度,并公布了各自的船厂设施关闭或合并计划。
今年1月,吉宝集团决定关闭位于新加坡的三家船厂,以及位于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两家海外船厂。吉宝集团首席执行官卢振华称,这些决定是精简吉宝岸外与海事部门规模的必要措施,未来这样的裁减还将继续。
和吉宝集团类似,今年2月,胜科海事宣布将合并位于新加坡的船厂设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巨型综合船厂Tuas Boulevard Yard(TBY)的利用率。胜科海事正在考虑关闭两座现有船厂,在这两座船厂租期到期时或提前归还给新加坡政府。目前,胜科海事已经将Pulau Samulun Yard归还给新加坡政府,今年晚些时候,ShipyardRoad Yard和Tuas Road Yard预计也将归还。
新加坡星展银行(DBS Bank)认为,考虑到船厂产能过剩和钻井平台供过于求,加之两家船厂在市场活动低迷环境下的合理化改革措施,合并将是一个谨慎的选择。此外,两家船厂近期的领导层变动可能会推动合并成为现实。
星展银行分析了关于吉宝集团、胜科工业(SCI)及其上市子公司胜科海事合理改革船舶海洋工程资产的三种可能情况。
第一种可能是合并吉宝岸外与海事和胜科海事,通过合并,两家船厂将能联合其核心竞争力和设备,从而强化特许经营权、为进一步削减成本创造空间。
第二种可能是胜科工业从胜科海事撤资。通过这一方式,胜科工业可以专注于提高公用事业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以提升股东价值,并将胜科海事抛售给吉宝、Temasek或ST Engineering。
最后一种可能,吉宝集团可以将公共建设资产投入胜科工业。这样,吉宝集团依然能够维持综合企业的形式,使用其公共建设资产换取胜科工业在胜科海事的股份。
星展银行指出,在上述三种可能情况中,第一种最为合适。除了最初的整合问题以及一些同质化的竞争,吉宝岸外与海事和胜科海事已经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其他领域。吉宝岸外与海事开始拓展浮式液化天然气船(FLNG)改装市场,而胜科海事则在开发近海应用的模块化LNG平台,这为其扩大业务组合、创造一个新的造船巨头铺平了道路。
微信平台二维码
金马云物流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金马云物流APP
Copyright © 2015-2025 江苏金马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71502号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