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7月14日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4日至16日,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一、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出现明显降雨
昨日,云南中西部、四川盆地西部、重庆北部、安徽沿江、江苏西南部、江西中部及海南岛中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云南普洱、德宏局地大暴雨(100~148毫米);内蒙古东部、河北中北部、北京西南部、天津中部、辽宁中南部及甘肃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河北张家口和承德、辽宁葫芦岛和锦州局地暴雨(50~79毫米)。
二、重点天气预报
1. 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等地有强降雨
14日至16日,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预计,7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四川南部和东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华北北部、川西高原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40毫米,局地可超过5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中央气象台7月14日0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2. 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有高温
未来三天,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有35~37℃的高温天气,福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0℃。
3.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东部多阵雨或雷阵雨
未来三天,华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东部多阵雨或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局地有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三、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7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青海南部和西部、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北部、黄淮西部、江汉、江淮大部、云南西部、河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东北部和中部、重庆西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东北部、安徽中部、江苏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50毫米)。内蒙古东南部、浙江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5级风。
7月15日08时至16日08时,西藏东部、青海东部、甘肃南部、西南地区北部、陕西南部、江汉大部、江淮南部、江南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南部、重庆北部和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东部、安徽中南部、上海南部、浙江北部、台湾岛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新疆东部、甘肃河西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5级及以上风。
7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华北西北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和北部、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汉西部和北部、江淮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东部和南部、重庆、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部、安徽西部和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230毫米)。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5级及以上风。
四、影响与关注
1. 14日至16日,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及陕西、河南等地强降雨天气,关注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山洪地质灾害等;
2. 长江流域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流域的雨情、汛情变化及引发的次生灾害;
3. 华北及青藏高原东部多阵雨和雷阵雨天气,关注局地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相关阅读:
长江洪峰已通过汉口至九江段
预计18日武汉江段水位将回落至28米左右
12日晚上11时,长江中下游洪峰在夜幕中静悄悄地抵达了武汉。汉口站洪峰水位定格在28.77米,距离1998年水位仅差0.66米,位列历史第四。
昨日长江洪峰已通过武汉江段
13日17时,长江干流汉口站水位28.74米,比洪峰水位28.77米有所下降。这标志着长江中下游洪水洪峰已经顺利通过武汉江段。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实时水情监测显示,汉口水文站12日20时涨至28.76米,随后出现波动,至12日23时出现洪峰水位28.77米。汉口站本轮洪峰水位,居1865年以来第4位,仅次于1954年、1998年和1999年。
水文专家介绍,由于武汉段江面宽阔、没有阻水物,洪峰过境时并不会出现“波涛滚滚”的景象,只是一段洪水过程中水位和流量的最高值。就算武汉这次过峰的时间是白天,不经过水文测量专业分析,大多数人也不会察觉到洪峰已经悄然来到并且正在通过武汉。
目前,长江中下游洪水洪峰已通过汉口至九江江段。据介绍,长江委连日来连发16道调度令,调度指挥长江流域30座水库参与联合拦洪削峰错峰,同时控制城陵矶、湖口河段农田涝片排涝泵站对江、对湖排涝,全力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长江委方面介绍,这次调度过程中,三峡水库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7月6日将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35000立方米每秒减至31000立方米每秒的基础上,长江委于7月9日开始,连续下发5道调度令,逐步减小三峡出库流量,至7月11日12时,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减至19000立方米每秒。据统计,截至7月12日晚,三峡水库共拦蓄洪水约3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了210多个西湖的下泄水量。
长江武汉段水位进入下行区间
不少人认为,洪峰就是来势汹汹的一波巨大的水流,顺着长江从上游流到下游,中途的各个城市依次经历洪峰,其实并不是这样。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孟建军介绍,武汉下游的九江,经历的并不是武汉这一波洪峰,因此出现了武汉12日23时过峰,九江12日18时过峰的现象。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汉口站水位已经比洪峰水位下降了约4厘米,13日白天,武汉的水位大约是呈持平-缓降-持平-缓降的趋势。
孟建军介绍,从14日起,长江武汉段的水位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根据目前的预测,未来5天都将是洪峰过后的退水过程,初步估计到18日回落到28米左右。若后期没有新一轮的降雨或来水影响,水位将不会返涨。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15日至16日,武汉在出梅前还将有一场中等强度降雨发生,武汉的江水还会上涨吗?孟建军表示,武汉的区域降雨对城市内涝的影响更大一些,对长江武汉段水位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目前已是七月中旬,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针对未来后期的汛期,孟建军表示,根据目前的初步预测,从宏观上看,未来长江武汉段水位会走入一个下行区间,再有大洪水的可能性不大。但洪水形成的因素很多,依然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
退水时堤防易出险情不能大意
洪峰已过,水位逐步下降,紧绷了多日的神经能不能放松一下?
昨日,防汛专家对此敲响警钟:退水时期堤防更容易发生险情,巡查值守等防汛工作千万松懈不得,必须比涨水时抓得更细更严。
原来,当江水退去,堤防临水坡水位下降,堤坡就会失去江水的支撑,受力平衡被打破,原来渗入堤防内部的水分在渗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就会向外溢出,容易造成堤坡失去稳定,松软的堤防就可能发生滑坡、坍塌。
孟建军通俗解释道,退水过快的时候,土壤中所含的水会跟着往低处流,很可能会带出泥沙,对于堤岸和护坡造成影响,甚至引发溃堤、崩岸等险情。事实上,在1998年、1999年、2016年,都曾在退水过程中出现过险情。
在江汉区龙王庙打扣巷码头闸口,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河道堤防管理所所长王兆庆说,洪峰过汉后,长江水位下降了3厘米。退水期间,沿岸闸口、堤防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仍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坚持到底。
热点问答
为何下游的九江洪峰比武汉还早
问:此前曾预测,14日出现29米左右洪峰水位。为什么洪峰提前来了?
答: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总工程师冯宝飞说,一天之中水情可能都有多个变化,预测一般都是根据当天掌握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这次预测之所以出现“偏差”,主要是受上游水库群调蓄影响,此轮洪水峰值下降且提前现峰。
问:为什么没有出现此前预测的29.2米、29米水位?
答: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孟建军介绍,武汉洪峰的形成受多方面影响,成因复杂,包括上游来水、区域降雨和中小河流汇水,以及下游顶托的影响。
他分析,水利部门经综合考量,不希望武汉承担过大的防洪压力,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综合调度措施。比如上游削减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下游采取了分蓄洪等措施,减少了鄱阳湖的顶托作用,抵消了武汉承受的“腹背受敌”的洪水压力。因此没有给武汉带来此前预测的那么高的水位。
问:为什么下游的九江洪峰反而比武汉还早?
答:长江委水文局发布的信息显示,长江干流汉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峰现时间7月12日23时;长江干流九江站洪峰水位22.81米,峰现时间7月12日18时。
长江委专家解释,这是由于两地洪水来源组成不同,九江和湖口主要受鄱阳湖水系和武汉来水共同影响,因鄱阳湖来水退水较快,九江、湖口先现峰。武汉的洪峰则主要受洞庭湖水系和长江上游来水影响。
微信平台二维码
金马云物流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金马云物流APP
Copyright © 2015-2025 江苏金马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71502号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