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航运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部分船舶长期逃避监管,严重扰乱了水上交通秩序,构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提高防控水上风险能力,福建海事局结合辖区实际,开展摸底排查,实施分类施策,开展强力整治,扎实开展长期脱管船舶专项整治行动,实现辖区登记船舶“底数清、情况明、看得见、控得住”,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运转,船籍港管理日趋完善,长期脱管船舶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脱管船舶专项整治
经梳理排查,辖区登记长期脱管船舶646艘,采取“三个一”工作法(“一艘不漏,一船一档,一跟到底”),通过系统排查、电话约谈、上门走访、现场巡查等方式,督促船舶所有人采取申请安检、报告、停航和注销等解脱措施,对50多家航运公司进行约谈,对42艘外省船籍港船舶进行处置并通报,将其中257艘失联船舶列入清单对外公告,实现长期脱管船解脱率100%。
主要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福建海事局长期脱管船舶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2019年长期脱管船舶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机关业务部门和各分支局按照职责分工具体开展工作。同时,各分支局根据辖区特点制定完善具体的行动实施方案,对内细化工作措施和要求、加强宣贯培训;对外利用走访公司、召开座谈会、网络媒体宣传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此次专项行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推动专项工作有效落实。按照清单销号工作法,强化工作督查督导,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依法处罚到位、隐患整改到位。
开展排查梳理,分类筛选施策
福建海事局对辖区登记未注销船舶开展了动态信息的排查梳理,通过船舶登记系统、船舶管理系统、海事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和船舶安全监督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对船舶进出港报告、船舶安全检查和船舶现场监督记录进行比对核查,梳理出符合条件的长期脱管船舶共计646艘,按照船舶种类、用途、活动特点对梳理出的脱管船舶清单中涉及各分支局、海事处的船舶按属地原则进行分解,并附上船舶所有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便于分支局、属地海事处开展现场核查,并指导各分支局、海事处对每艘船舶逐一核查公司管理信息、日常活动信息、船舶证书、船舶配员、进出港报告和船舶检验、安检等相关管理信息,督促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停航船舶报备、申请船舶检验、报告进出港信息,并逐一标注具体情况或原因。
加强上下联动,强化现场监管
福建海事局于今年4月底组织开展了船舶监督重点工作集中办公,机关职能部门、各分支局就开展长期脱管船舶专项整治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针对不同的船舶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限,同时研究对不同的问题分类施策、统一做法,形成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指南。各分支局通过综合应用海事信息化手段,每周排查滚动梳理更新脱管船舶清单,从船舶登记和现场监管“两端发力”。对处于停航状态的脱管船舶,督促船舶办理停航报备手续;对运营脱管船舶,加强船舶现场监督和安检,从严安检滞留,对船舶违法行为从重处罚;督促船舶遵守进出港报告制度,对未按规定报告船舶采取行政处罚、违法记分等手段;对内河参与海上运输脱管船舶(主要为砂船和工程船),从严查处并通报其船籍港海事机构及水路运输部门,督促脱管船舶管理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源头管理,强化公司监管
结合第四批NSM规则生效使用船舶及公司,梳理完善航运公司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对经反复督促仍存在长期脱管船舶的航运公司,按照规定上报将其列为重点跟踪航运公司,将其所管理船舶全部列为重点跟踪船舶,对体系公司实施附加审核。落实安全约谈制度,责令航运公司或船舶所有人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执法联动,强化信息通报
加强与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和船舶检验机构的沟通联系和信息通报,梳理更新公布全国船检机构和港航部门联系方式,将脱管船舶清单通报相应船检机构并根据回馈信息核查比对,加强执法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加强与船籍港和船舶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的信息互通和沟通反馈,对在外地活动涉嫌的违法船舶,严格按照《海事执法协查管理规定》向其停泊水域的海事管理机构发送《海事执法协查函》共计 39份,加强联合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来源:船舶监督处、泉州海事局
微信平台二维码
金马云物流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金马云物流APP
Copyright © 2015-2025 江苏金马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71502号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592号

